閻錫山長眠草山 部屬守墓50

 

http://times.hinet.net/times/article.do?newsid=1987332&option=mainland

 

立春的菁山,雲霧繚繞櫻花綻放。張日 明老 先生踏著緩慢步履,在閻氏故居和貼滿墨綠磁磚的圓形塚間來回巡視,沿著兩旁一丈高的芒草小道拾級而上,時而眺望河口,佇足沉思,時而拭淨墓碑,清理墓園。距閻氏故居數百公尺的圓形塚,墓碑刻著「 閻百川 先生之墓」。閻百川就是人稱「山西王」的閻錫山。

相傳孔子死後,弟子們在曲阜城的孔子墓旁結廬而居,守墓三年。子貢因深得老師器重,守墓更長達六年。子貢的義行只是無從查證的古代「傳說」,但現代版「結廬守墓」五十年的傳奇,則鮮活地出現在陽明山的菁山山麓。

張日明「站崗」侍衛紅磚樓六十年張日明不僅在菁山閻氏故居的侍衛紅磚樓「站崗」了六十年,在閻氏逝世並安葬附近山麓近五十年來,閻氏故舊曾有多人在此守過墓,而張日明則是同樣來自山西老家,碩果僅存的「守墓者」。

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日張日明參與押解中央銀行的國庫黃金來台。當年的職稱是「國防部部長辦公室儲訓幹部隊.少尉隊員」,配有左輪手槍。來台後,祖籍山西朔縣的最年輕侍衛張日明,就被分配擔任閻錫山的安全警衛。

初出茅廬的少尉隊員,因緣際會,在閻氏故居站了十年衛兵。自閻氏逝世迄今,目前與家人住在石牌的張日明,每天搭乘公車上山,打理故居環境,並在閻氏靈前上香奉果,未領取任何津貼,義務為閻錫山守墓長達近五十年。今年八十歲的張日明,無怨無悔,因為閻錫山是山西人的大家長,他們從小就是聽閻錫山的傳奇長大的:「當年如果不是閻院長派機將我們從綏遠包頭接到廣州、重慶,我的命早就沒有了!人家對我們好,我也要對他好啊!」當年押黃金來台調任閻警衛一九四九年,閻錫山在廣州就任閣揆後,雖然配屬一個連的憲兵保護,但據閻氏晚年的秘書原馥庭回憶說:「當時廣東的憲兵是靠不住的,潛伏的共產黨太多了,部隊隨時都會叛變,所以從山西老家調來子弟兵擔任幹部隊侍衛閻院長。」原馥庭與張日明就是當年從包頭、廣州、重慶、成都,一路追隨來台的秘書與侍衛。閻氏辭官後搬到陽明山,初期築「草蘆」而居,後來仿北方窯洞,興建兼具軍事防禦與防空功能的「種能洞」與紅磚結構的崗哨樓。

最後居所種能洞 兼具防禦防空張日明指著崗哨磚樓說:「屋頂、外牆,都留有機槍射擊口,窗戶內側還加裝鋼板,這是為了防止攻擊。」政府遷台初期,共軍隨時可能進犯,據稱,閻氏故居早期曾擁有五十餘枝各式槍枝,儼然是一座固若金湯的軍事堡壘。

閻氏故居原是農場型態,最多時期曾聚集四十多位部屬,包含秘書、副官、侍衛、隨員、眷屬、司機、廚師等,山居生活開銷,全數由閻氏獨自負責。由於閻氏曾攜帶黃金來台,晚年沒有缺錢的困擾,故居運作還能自給自足。

「種能洞」是閻氏故居主體建築,與侍衛紅磚樓都已被台北市文化局列為市定古蹟。「種能洞」是閻氏親自命名,呈現他以種能觀察宇宙變化的「宇宙觀」。這座碉堡式的民居,成為這位近代史上重要人物的最後歸宿。

隱身在陽明山麓的「種能洞」,外牆與屋頂結構剛完成修復,閻氏庋藏近代史與抗戰前後的軍政要電、文獻史料與圖書,經原馥庭老先生協助整理後,近年已移交國史館,部分則由文化局現場清點封存,其餘文件則散落一地。

近五十年來,閻氏部屬井國治、張日明等侍衛、副官,特別在「種能洞」設置閻氏靈堂,並經常上香祭祀。井國治於民國九十年間,在前往故居途中,因腦溢血逝世後,看守故居和墓園的「勤務」,幾乎全由張日明老人承擔。

靈堂兩側放著作 供人取閱閻氏遺像前的香案,除了燭台、鮮花、素果,供桌兩側還擺放閻氏主要著作《三百年的中國》、《 閻百川 先生要電錄》等。張日明說:「這幾年有山西來的客人,或研究閻錫山的學者來過。有興趣看看,就帶幾本回去吧!」「現代子貢」護衛兩岸分治史實閻氏靈堂內高懸孫中山題贈的「博愛」橫幅,蔣介石頒授的輓額《愴懷耆勳》,浸漬泛黃,棄置在迷漫著潮濕霉味的房間。「種能洞主人」雖然已遠離近半個世紀,但侍衛官張日明,每天依然準時執勤站崗,守護故居與墓園。

走進猶如軍事碉堡的「種能洞」,恍如踏進近代史與國共內戰史的時光隧道,還能聞到成堆軍事電報、戰爭史料的霉味。這裡曾是閻氏晚年會見蔣介石、宋美齡、陳誠與陳納德,接見立委國代、著書立說的人生最後舞台。

閻錫山墓地位於七星山之陽,峰巒環抱,茂林修竹,圓塚方碑,坐北朝南,氣勢非凡。雖然墓木已拱,但墓園構築始終牢固穩當。張日明在守墓之餘,多年來還在墓園遍植桃花與櫻花,更讓立春的墓園,花香飄散,益顯空靈。

張日明守護的不僅僅只是老長官「山西王」閻錫山的墓園,維護故居與守墓的俠義古風,更接近真實版的「現代子貢」。既可近距離見證兩岸分治六十年的核心史實,還得以同時護衛政府遷台這段重要歷史轉折的鮮活史料。

在暮色中話別的 張老 先生,步履蹣跚,但堅持親自送客到故居門外。老人謙遜地說:「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,我現在還走得動,可以常來看看,以後能做多少就不知道了。希望故居能早日對外開放,讓更多人認識閻院長啊。」

1987332

mainland

null

聚儒軒http://www.walkone.com.tw/blog/index.jsp?user_id=a36181987332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wjjsswjsa36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